治疗
治疗:急性脱位后应及时复位,否则在脱位周围逐渐有纤维组织增生后,则难以用一般方法复位。复位后应限制下颌运动。
复位前,术者应让病人作好思想准备,精神不宜紧张,肌肉要放松,才能使复位顺利进行。必要时,复位前可给镇静剂。
1.口内法 请病人端坐在口腔手术椅上,下颌牙

面的位置应低于术者两臂下垂时肘关节水平。术者立于病人前方,两拇指缠以纱布伸入病人口内,放在下颌磨牙

面上,并应尽可能向后,其余手指握住下颌体部下缘。复位时拇指压下颌骨向下,两拇指的用力逐渐增大,其余手指将颏部缓慢上推,当髁状突移到关节结节水平以下时,再轻轻向后推动,此时髁状突即可滑入关节窝而得复位。有时在滑回关节窝时能听到清脆的弹响声(图1)。
当下颌复位时,由于咀嚼肌反射性收缩使上、下牙闭合甚紧可能咬伤术者的拇指,故在即将复位闭颌时,术者拇指应迅速滑向颊侧。口腔前庭区,以避免损伤。当两侧同时复位有困难时,可先复位一侧,再复位另一侧。
2.口外法 病人和术者的体位同口内法。复位时,术者两拇指放在病人两侧突出于颧弓下方的髁状突之前缘,即“下关”穴处,然后用力将髁状突向下后方压挤,此时病人感觉下颌酸麻,术者同时用两手的示、中指托住两侧的下颌角,以环指小指托住下颌体下缘,各指配合将下颌角部和下颌体部推向上后方,此时,髁状突即可滑入关节窝而得复位。这种口外复位法的优点是:不需要将手指放入病人口内,复位时没有咬伤术者拇指的危险;不需要太大的按压力量。
临床上,有时由于脱位时间较长,咀嚼肌发生明显痉挛,关节局部水肿、疼痛,或由于病人不能很好配合,手法复位常有困难。此时,宜先行局部热敷,在关节周围及咬肌神经封闭后再用上述方法才能得到复位。个别病例脱位时间长达数周或数月,一般复位方法常常无效,此时可试用全身麻醉,配合肌松弛剂进行复位。下颌复位后,为了使被牵拉过度受损的韧带、关节盘各附着和关节囊得到修复,必须在复位后固定下颌2~3周,限制开颌运动。最大开口度不宜超过1.5cm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