颞下颌关节急性前脱位

颞下颌关节急性前脱位

概述:下颌髁状突滑出关节窝以外,超越了关节运动的正常限度,以致不能自行复回原位者,称为颞下颌关节脱位。
    脱位按部位可以分为单侧脱位和双侧脱位,按性质可分为急性脱位、复发性脱位和陈旧性脱位;按髁状突脱出的方向、位置又可分为前方脱位、后方脱位、上方脱位以及侧方脱位,后3者主要见于外力损伤时。
    临床上以急性和复发性前脱位较常见,后方脱位、上方脱位和侧方脱位比较少见。其脱位的方向、位置由打击的力量和方向而决定,并常伴有下颌骨骨折和颅脑症状。

流行病学

流行病学:

病因

病因:当关节部或下颌体部受到外伤,尤其在开口状态下颏部受到外伤,或在应用气管镜、开口器,全麻经口腔插管使用直接喉镜时滥用暴力,均可使关节脱位。另外,牙科治疗尤其使用骨凿劈牙,去骨拔除下颌阻生智齿,也是常见的脱位原因之一。

发病机制

发病机制:在正常情况下,大开口末,髁状突和关节盘从关节窝向前滑动止于关节结节之下方或稍前方。有咀嚼肌功能紊乱或关节结构紊乱的病人,在大开口末,例如打哈欠、唱歌、咬大块食物、呕吐、大笑等时,翼外肌继续收缩把髁状突过度地向前拉过关节结节,同时升颌肌群发生反射性挛缩,就使髁状突脱位于关节结节前上方,而不能自行复回原位。

临床表现

临床表现:急性前脱位可为单侧,亦可为双侧。双侧脱位的临床表现为:①下颌运动失常,病人呈开口状而不能闭口;唾液外流,语言不清,咀嚼和吞咽均有困难。检查时可见前牙开、反,仅在磨牙区有部分牙接触。②下颌前伸,颏部前突,两颊变平,鼻唇沟消失,脸型也相应变长。③因髁状突脱位,耳屏前方触诊有凹陷,而关节结节前方则隆起,在颧弓下可触到脱位的髁状突。在多数牙缺失和无牙颌的病人,上述特殊的颜面外形则不明显,因而脱位不被注意以致延误治疗,成为陈旧性脱位。
    单侧急性前脱位的临床表现亦如上述,只是以上症状仅显示在患侧,病人开闭口困难,颏部中线及下前牙中线偏向健侧,健侧后牙呈反

并发症

并发症:

实验室检查

实验室检查:

其他辅助检查

其他辅助检查:X线片上可见髁状突脱位于关节结节的前上方。

诊断

诊断:据病史、临床表现及检查可作出诊断。

鉴别诊断

鉴别诊断:因暴力所致的颞下颌关节脱位,应与下颌骨髁颈部骨折相鉴别,后者中线偏向患侧(单侧骨折),或前牙呈开骀状态(双侧骨折),髁颈部有明显压痛、血肿,X线检查可见到骨折线。

治疗

治疗:急性脱位后应及时复位,否则在脱位周围逐渐有纤维组织增生后,则难以用一般方法复位。复位后应限制下颌运动。
    复位前,术者应让病人作好思想准备,精神不宜紧张,肌肉要放松,才能使复位顺利进行。必要时,复位前可给镇静剂。
    1.口内法  请病人端坐在口腔手术椅上,下颌牙面的位置应低于术者两臂下垂时肘关节水平。术者立于病人前方,两拇指缠以纱布伸入病人口内,放在下颌磨牙面上,并应尽可能向后,其余手指握住下颌体部下缘。复位时拇指压下颌骨向下,两拇指的用力逐渐增大,其余手指将颏部缓慢上推,当髁状突移到关节结节水平以下时,再轻轻向后推动,此时髁状突即可滑入关节窝而得复位。有时在滑回关节窝时能听到清脆的弹响声(图1)。
    当下颌复位时,由于咀嚼肌反射性收缩使上、下牙闭合甚紧可能咬伤术者的拇指,故在即将复位闭颌时,术者拇指应迅速滑向颊侧。口腔前庭区,以避免损伤。当两侧同时复位有困难时,可先复位一侧,再复位另一侧。
    2.口外法  病人和术者的体位同口内法。复位时,术者两拇指放在病人两侧突出于颧弓下方的髁状突之前缘,即“下关”穴处,然后用力将髁状突向下后方压挤,此时病人感觉下颌酸麻,术者同时用两手的示、中指托住两侧的下颌角,以环指小指托住下颌体下缘,各指配合将下颌角部和下颌体部推向上后方,此时,髁状突即可滑入关节窝而得复位。这种口外复位法的优点是:不需要将手指放入病人口内,复位时没有咬伤术者拇指的危险;不需要太大的按压力量。
    临床上,有时由于脱位时间较长,咀嚼肌发生明显痉挛,关节局部水肿、疼痛,或由于病人不能很好配合,手法复位常有困难。此时,宜先行局部热敷,在关节周围及咬肌神经封闭后再用上述方法才能得到复位。个别病例脱位时间长达数周或数月,一般复位方法常常无效,此时可试用全身麻醉,配合肌松弛剂进行复位。下颌复位后,为了使被牵拉过度受损的韧带、关节盘各附着和关节囊得到修复,必须在复位后固定下颌2~3周,限制开颌运动。最大开口度不宜超过1.5cm。

预后

预后:

预防

预防:

轻触这里
关闭目录

目录

Copyrights 2005-2022 导医网 版权所有